6401

 

  又到了六月鳳凰花開的日子,菁菁學子即將離開熟悉的學校生活,以後就沒有學長可以罩、沒有學妹可以鬧,唯一能帶走的就是師長的祝福,和同學吐在身上的穢物。畢業之後,馬上要面臨的決擇問題,是要找一間公司就業,還是找三五好友一同創業,甚至是什麼都不做的失業。

  選擇創業的話,我個人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個人看法。不一定對,但至少有用。因為每個人的創業哲學不同,所以,不用全盤同意,只管挑一些你覺得有用的看也行。只要是對你有幫助就好。

 

1.創業的目的-目標清楚

  這幾年幫客戶申請公司行號的經驗累積下來,最讓我費心費力的就是一踏進我事務所門口,就嘟嚷著說:「幫我成立一間公司。」的人。當然,我可以昧著良心,什麼都不問地幫他處理。但是,經驗告訴我,很多時候,這些人連自己要的是什麼都不清楚。然後,我就會問他,成立公司的目的是什麼。有更多的時候,我會遭對方白眼,打槍地說:「當然是賺錢呀,不然開好玩的哦。」所以,我後來改用引導的方式,是什麼樣的原因,讓他想成立公司。是因為要節稅、要創業、還是交易對象要發票、還是純粹擔心被國稅局抓到逃漏稅?透過這樣子的抽絲剝繭,往往可以發現,他的需求,已經跟剛剛踏進門時所說的不一樣了。

  開公司不等於創業,成立公司只是取得的一種資格,它是創業的一個環節,卻不能代表創業的全部。它就像是一張准考證,僅能代表你有資格進入市場去跟大家比賽,卻無法從中看出比賽的結果。

  創業也是一樣,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創業的真正目標是什麼。也有更多的人知道,自己創業是為了賺錢。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而創業,那跟其它眾多的創業者,也相差無幾;至於創的是什麼業,應該也沒什麼多大差別,反正能賺錢就好。

  我不是要斥責充滿銅臭的商人市劊,還是想宣揚無私奉獻的志工大愛。只是我認為,創業應該以要能“解決人們的問題或需求”為前提,而賺錢則是問題解決後所產生的附屬結果。

  就像快遞市場上已經有“使命必達”跟“黃色速度”了,為何後來的“楓葉小蜜蜂”還可以崛起,而原來的跑單幫快遞業者卻還能佔有一席之地?因為他們每一家都是在滿足不同客戶的各有需求。如果我今天要寄送貴重物品到國外,跨國際性的企業“使命必達”或“黃色速度”是我的第一首選。又如果,今天下雨,我不想出門,可是又有東西要寄給南部的親戚,那就叫“小蜜蜂”來取件是最方便。甚至,有的時候中午12點客戶打來說,他趕著3點半前匯款,馬上要用到印章,這時候當然是立馬打給快遞。同樣都是提供快遞服務,只因有人希望東西能夠好好被保存或者能夠及時送到對方手上,就會選擇不同業者。

  所以,從“解決人們的問題或需求”這個觀點來看的話,就不難發現,同樣的市場、同樣的大餅、同樣的行業,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攘括超過一半,有些人卻只能在邊緣苟延殘喘。一般人可能不常使用快遞服務,所以無法知道其中差別。這次以大家最熟悉的咖啡文化來說。進口至台灣的咖啡豆已經連續成長好幾年,到了2萬多噸,市場的產值也是逐年攀昇,上看400億。越來越多的人,用咖啡來開始一天;也越來越多的人愛咖啡成癡,甚至已經“溢洽酸(胃食道逆流)”還要跟對方來杯咖啡。也因為國人對咖啡的熱愛,造成各個商家、集團、連鎖企業都想分食這塊大餅。只是賣出的同樣都是一杯咖啡,卻能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。以咖啡龍頭“綠色人魚”來說好了。消費者跟它買了一杯咖啡,這一杯咖啡解決了他想喝咖啡的口慾(問題),而印在咖啡杯上的商標滿足了他時尚的優越感(需求)。另一家“差15度沸騰”,同樣能解決想喝咖啡的問題,甚至它增設麵包、蛋糕櫃並廣開分店提供更便利的需求。然而,能夠提供最方便、最快速的咖啡服務的還是莫過於號稱整個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的“城市咖啡”。所以,同樣都是咖啡館,同樣都是在賣咖啡,同樣都有提供座位,唯一的差別就是在滿足不同的需求。以便利性來說的話,“城市咖啡”最方便,走一下就到,還可以順便繳個卡費。以多樣性的需求來選擇的話,就是“差15度沸騰”,因為那邊的座位比較多,而且不僅可以買咖啡還可以買蛋糕甜點,甚至連隔天的早餐都可以一起買回去。選擇“綠色人魚”的人,則是因為他們想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可以讓他們在那邊看書、上網、玩筆電,泡一整個下午。

  能夠滿足不同的需求,自然地,客源也就不同。只是要注意,真正有需要你這單一項服務的客人有多少?這些是你的基本客源,也是你能從市場那邊分得的大小。需要你這項服務的人越多,生意當然更加活絡。生意活絡了,當然,現金也就開始跟著滾滾而來了。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說,賺錢只是問題解決後所產生的附屬結果。所以當下次你想在住家樓下,承租個店面,開一間咖啡廳時,不妨先想想,為什麼客人要來我這邊消費,而不是去轉角的“城市咖啡”?如果同樣都是提供蛋糕甜點或舒適環境,那為什麼不去“差15度沸騰”或“綠色人魚”?即使打算用聘請正妹服務生這招,也要考慮到“女僕咖啡廳”的存在。可以讓人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漫畫的,也有類似的“漫畫king”。或者想用社會新聞搏得版面來打開知名度,短期內應該也拼不過“生你的人的口”。會想來我的咖啡廳是因為,我的白色牆上播放著西洋電影、電台收聽的是FM流行音樂還是只是單純有一個辣妹常客經常獨自坐在第4桌?這些都可以是吸引消費者上門的一個誘因,唯一要考慮到的是,這個誘因,可以吸到多少人?這個誘因可以支撐多久?像剛剛說的那三個,會因為這樣而來店裏消費的人非常有限,那些都不可能讓店裏生意興隆。所以,格局要放大一點,要找出一個決定性的差異點,鎖定你的目標族群,這樣就有可能成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(你的鼓勵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。給個讚吧!)

arrow
arrow

    Peter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