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處理兩個不同產業的人事,產業不同,問題相同。 常常在午夜夢回、夜深人靜時,回過頭來看,不禁會想,真的有人知道我們這些老闆們在想什麼、要什麼嗎?曾經一名員工笑著回我說:『找會拍馬屁的!』其實,我並不反對拍馬屁,但是馬屁要拍的好、拍的響,那才是門學問。只會拍馬屁,但是業績常常未達標準,這樣子的人說出來的話,通常也不具什麼份量,盡是空話。聽這種人說話,聽到最後,我也是放空。聽久了也會膩,並且了無新意,而且,最主要的是,我做的好不好,老實說,不用他來告訴我,市場、營收就會反應給我知道了。

也有人會說,很簡單的八個字,就是"老闆來了,努力表現"。是的,老闆來了,你們真的要好好表現。因為如果連老闆在你身邊,你做事還是一副漫不經心,吊兒啷噹的樣子。老實說,那我走後,你應該也還是維持原樣,甚至變本加利,直接開PARTY吧。因為男人是感官動物。我就是親眼所見你就是在那邊把玩手機、上網血拼、聊天抬槓;那我離開後,我無法憑空想像你會開始振作起來,認真做事。很抱歉,我想像力沒那麼好…。

所以你忿恨不平,開嗆說,以後只要在老闆來的時候做事就好了。其實這是你的決定,你的選擇,你的人生要怎麼過,你自己想清楚,就可以了。畢竟身為老闆的我無法陪你二十四小時,不可能時時刻刻在你身邊督促你做事。所以你要用這樣的小聰明,我也不介意。只是我會比較替你擔心,這樣子一來你的工作做的完嗎?同樣的工作量,大家都可以按時交差、準點回家,為何只有你一人例外呢。畢竟我們公司是很少在加班的,不管是新進人員,還是資深員工。所以如果你要把工作留到我出現時再做,剩下的時間用來做其他的事,那我想,你最後可能工作做不完或加班留到很晚才做晚。這都不是我樂於預見的,所以其實你可以好好規劃你自己的時間,準時上下班,不要加班,花時間多陪陪爸媽、女友或小狗,都好過我這個老頭。

這幾年,公司除了加強主業外,也開始了週邊事業的行銷。有新的主打商品要去推、去跟客人介紹時,他總是自掏腰包先買一、二個。大家都說他很捧場,也有人說他要做面子給我。但其實有一次,我看到他在停車場,他在車上研究他新購入的主打商品,他把它又摔又丟、分屍肢解,就是為了測試它,為了更了解它。反觀你呢?常常都是照本宣科的唸官稿,不然就是背DM,沒有自己實際動手測試過、試用過,你要如何說服客人購買你的產品?你的行為猶如在槍林彈雨中赤手空拳要去打仗一樣的不可取。世事洞明皆學問。在這日新月異的商場上作戰,學問是你最有利的武器、知識是你最強的火力。想要瓦解客人不買的心防,唯有靠學問知識的攻擊下,他們才會束手就擒。

因為這樣,所以他昇遷了,你沒有。但你真的有想過前因後果嗎?他上下班準時、他不求表現、他人前人後都一樣,而且,最主要還有一點,這也是每一間公司、每一個老闆的期望,就是『開源、節流』。而我們公司一向又以績效掛帥,不論是推銷獎金、激勵獎金還是商品獎金,只要商品賣的出去,獎金就進的來。除了每個月獎金外,年底尾牙時,我也一樣依照銷售金額來頒發獎金。那一天尾牙時,不是好多同行、好多廠商還在驚嘆,我們公司怎麼這麼大手筆,獎金都包那麼大包。或許你會覺得,產品是你賣出的、客戶是你拉來的,你拿到的獎金只是你應得的。那真要是這樣想的話,尾牙上頒發給你的獎金也只是剛好而已…。

不僅開源漸感無力,連節流也不願意去思考。如何讓商品的獲利最大化,無非就是高價賣出、低價買入,這個只要會算術的人都知道。還是你覺得,你很聽老闆的話,我叫你做事,你從來沒有違背,頂多就是晚一點回報,這樣子沒有100分,也有90分。但是老實說,你照我說的去做,其實只有60分,剛好及格而已。要是不幸又拖泥帶水一下,晚了半天,甚至連及格都擦不到邊。所以不用每次我要你去詢個價,回來後就志得意滿、走路有風,因為你只是在及格邊緣徘徊。而且我不曉得你有沒有認真的看過你交出來的詢價報告,我要你問這三家,你就真的只問三家。不多不少,完全剛好。連最方便的網路,也不會上網點幾下查看看。我只能說,你真的很聽話,但是你聽不懂我的話…。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要詢價?就是要找出最便宜的供應商。如同我剛剛說過的,我列出三家廠商,你只問了這三家,那就是剛好60分及格。要是有問到幾家不在名單上的,還是更大的盤商,那你有80分。如果能夠換位思考這個問題,如果能理解我要你去做這件事的用意,那你應該就會反過來想,既然我們的商品目前都是跟中盤商叫,那麼為何不去找大盤商?甚至最原始的製造商?但是製造商不可能提供我們全部的商品,所以我們有哪些商品是製造商可直接供應的?每次的出貨量要多少?能夠做到像這樣反過來思考,你就有100分,或者120分。

有次經過茶水間,聽到你和同事們抱怨薪資,說不曉得何時才會調薪。這個我就有意見,關於薪資條件、工作規則,我在面試時就說的很清楚。可是現在你常常說,公司付你30K的薪資,你就做30K的事。如果要你做50K的工作,就先付你50K的薪水。其實不用銖錙必較,就像囚犯的困境,如果雙方都不願意讓步,不願意配合,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空。而且顯然你我對你的勞務價值有顯著誤差。就像剛剛說的60分~120分的認知差異。這是個資本主義的社會,我用低於市場行情買到的勞動服務不可能太久。人往高處爬,每個人都會為了更好的條件而跳槽。我在用人時,習慣以長久穩定為優先考量,一份工作的保障底薪是最基本的,如果想要有更多的收入,那麼自己要先創造出更好的業績,才有可能拿到更高的獎金。員工因為追求更好的環境而跳槽是對我最強的打臉,我會虛心接受,看能不能打醒我們這些老闆們。

薪資條件,這種東西就好像是股票價格一樣。如果你能力好,是績優股、後續看漲、有明星光環、炙手可熱,那當然你的股價就跟著水漲船高。只是股價和薪資一樣,都是市場在決定,是出脫人跟買受人雙方同意好就成交的價格。所以同一支股票,在不同的時間點,會有不同的成交價。相同地,你的薪資在不同的公司也是不一樣的金額,完全就是看你認為在你為公司發揮功能的這段時間值多少,而我又願意出多少錢來買你為公司提供勞力的時間。你我雙方決定好,就成交,勞資關係就成立。談不攏就拉倒,就這樣很單純。假設有一天,你家的馬桶壞了,你叫水電工來修,而我是那個水電工,我跟你報價,連工帶料5萬。你說好,沒問題。然後,我到了現場,開始工作,邊做邊唸,『你們大樓的管委會好嚴格哦,有規定施工時間,這樣我可能要加班』、『你們家的舊馬桶不通了耶!我要先通好才能處理,我覺得我會超時』、『你們廁所的水管不是一般標準口徑,要另外收費』。面對像我這樣,一下坐地喊價、一下又要多加價,這樣連珠般的轟炸,身為資方的你,一定也很煩,甚至覺得被黑了吧。所以每次聽到你在抱怨薪資,我總是覺得莫名奇妙。

又說朋友們的公司,各種福利都比你好,年終都發好幾個月以上。你朋友們,在哪間公司高就,這個我不知道。但是你在哪邊上班,這個我很清楚。你不是在台積電,你的老闆也不是張忠謀。所以就讓我們面對現實,更務實地做好現在的工作。畢竟我也將近半百,事業上要再有高度成長、巨大獲利是比較困難,我要做到第二個張忠謀、王永慶,公司要成為第二個台積電或台塑,也是希望渺茫。但是你還年輕,你還有機會。看是要進國內的台積電還是鴻海,或者找國外的GOOGLE、APPLE,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,我也誠心的祝福你。每次有人員的離職,我都很認真的檢討過自己,可能是我領導無方,公司前途暗淡,別人才會離我而去。承蒙各位同事的不嫌棄,過去的十幾年,中途離開的同事一隻手數的完,到目前還在一起打拼的人員,是離開的好幾倍。希望我們都可以順利做到退休,也希望公司不只可以照顧大家到退休,連退休後的生活都照顧到了。

你總希望自己有一天會很有錢,會成為台灣首富。可是每當政府祭出的奢侈稅、富人稅、空屋稅、證所稅等來處罰有錢人時,就又可以看到你欣喜若狂,好似終於有人幫你吐了一口怨氣。但真的沒必要過度投入對你個人職涯無幫助的主題,畢竟你也不是政治人物,以後也沒有要從政,大人的世界就讓大人去決定。我們還是顧好眼前的工作比較實在。有些法令會排富,但不等於要你去仇富。有錢沒有罪。有錢人真的那麼該死的話,比爾蓋茲是不是第一個該被抓去槍弊?那些爆料網站、網路論譠、臉書新聞,佔據了你太多時間。看那些爆料短片、社會新聞,其實是很無意義又沒營養的,看的再多也無法內化為你的專業。拿著手機,就算把馬路三寶譙到翻過去,一樣無濟於事,他們還是一樣在馬路上為害人間啊…。既然你我都想成為有錢人,那麼我們是不是都應該好好利用我們的零碎時間,都應該學學那些首富的行為、思維,讓自已更靠近他們一點,哪怕是0.01%也好。每年雜誌都會推薦比爾蓋茲、巴菲特的閱讀清單,我們想要彷效他們的話,這是個好的開頭,透過閱讀獲取知識的力量,才能在這瞬息萬變的市場,攻下一城。

公司的獲利,起起伏伏。但是你們的薪資,一直都維持一定的比例%數。不管在景氣好的時候,還是金融海嘯的時期,你的固定底薪,我從沒積欠過。即使營所稅稅率從原本的17%漲到20%、即使二代健保要跟公司收2%、即使勞保從8%漲到10%、即使勞退提撥從舊制2%到新制6%、即使時薪從133來到150、即使一例一休上路、即使這些因素吃掉了公司的獲利,我還是很努力計算毛利和淨利,我才知道該怎麼制定獎金計劃,也才知道股東紅利該分多少。你做的不好,你可能會被解僱。同樣地,我做的不好,也有可能被股東換掉。公司經營不善,也會被市場淘汰掉。沒有什麼是永恆的,或許幾年後,我們會去同一家公司面試職缺也說不定。但是在那之前,只要我還是身為老闆的一天,我就會盡到該盡的責任,做好我該做的事。

身為一個僱主,我不會說自己能力多強多利害,反省自身,我知道我仍有許多後天不足的地方。在同業裏,我們公司不是什麼出類拔萃的箇中翹楚;在眾多大老闆中,我也不是什麼獨具慧眼的經營之神。但是我很清楚公司成立的先後順序,都是先有老闆才有員工。就跟象棋一樣,將和帥都不是能力最強的棋子,不會飛、不會衝、不會跳,只會守在城裏。我們也都知道,一旦他們被幹掉了,整盤就輸了。所以雖然僱主的人口數遠比勞工來的少,聲音也比勞工小,為了能戰到最後一兵一卒,為了公司能存活下來,是不是該好好想想彼此的互動關係。

arrow
arrow

    Peter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