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01

 

  連續寫了好幾篇很硬的東西,大家應該覺得堅硬到難以下嚥。今天來寫一些比較軟一點的東西,算是中場休息。

  我女兒,從小時候開始,就很熱心助人。一直到了上幼稚園,還是沒變。老師教她要當父母的小幫手,她很努力做到了。像是跟媽媽、阿嬤上市場買菜,會主動幫忙提菜籃;在家也會主動幫忙照顧弟弟;阿媽煮飯忘記拿佐料,只要喊一聲,她就會跑去冰箱找。不僅在家如此,到了幼稚園,跟同學間相處也是一樣。同學有課業上不會的,她會主動教;老師要收作業,她會把附近同學的先收集起來;甚至運動會時,同學帶自己的弟弟、妹妹來玩,她也都會主動幫忙照顧。她會去哄他們要乖、安撫他們不要怕生,然後牽著他們的手一起玩遊戲。我想“熱心助人”就是她的老毛病了,只是她還沒老。

  當然,女兒在家,這麼的樂意幫助大家是一件很好的事。但,出到了外面,有的時候,我還真怕她會熱心過頭,被欺負了。在為了不違背她老師敦敦教誨的情況下,我也就沒有再多想什麼了。而且,她在幼兒園還滿吃得開的,很多老師都誇獎她很有愛心。不僅僅是她自己的班導師,連一些比她高一年花鹿班、低一年袋鼠班的班導師都很稱讚她。雖然,我始終認為那是場面話,而且幼稚園的老師怎麼可能說什麼家長不愛聽的話,一定都嘛是褒小孩褒到父母與有榮焉,開心到合不嚨嘴。甚至運動會、聖誕節活動或畢業典禮時,只要她一上台表演,就可以聽到旁邊的父母用類似讚嘆的口吻說“那個就是馮X婕啦”。雖然,種種的跡象顯示,她目前的所作所為,讓她很受歡迎,只是,我這個受過現實社會洗禮的老人,還是會希望她可以自私一點、多為自己一點。只是,這種想法畢竟不長久,反正也還小嘛,不可能會被利用嘛,我想。

  直到上了小學,她那熱心助人的熱情,還是沒有被澆熄。經常只要有同學需要幫助,她就會伸出援手。例如上個月,她們班上一個男同學,不曉得怎麼玩的,玩到筆剌進去手掌,芯還斷在裏頭,當場血流不止。她馬上跑去報告老師,並帶那位同學去保健室,請護士阿姨用夾子把筆芯取出。還一邊安慰他說,你是男生,不可以哭。後來那個男生有沒有以身相許,我就沒多問了。

  真正嚴重的是幾個星期前的體育課,那堂課,老師讓她們班分組活動。其中,別組的一位同學不小心跌到,膝蓋破皮流血,當時雖然那位同學自己的組員已經有去報告老師,而老師也說,“等一下班長拿東西回來,再讓班長帶他去擦藥”。當然,這句話,是對那幾位受傷同學的組員說的,我女兒在別組沒聽到,也就不曉得。不曉得也就算了,偏偏她又去看到那位受傷的同學,而這時班長還是還沒回來,也沒人跟她說,老師已經有叫班長帶去了,她立刻自告奮勇,跑去報告老師說,某某同學受傷流血了,她要帶他去擦藥。老師說好,妳帶他去吧。擦完藥,回到隊上,她說她被十幾位同學罵,她們罵她說,“妳又不是班長,妳怎麼可以帶他去?”、“妳憑什麼帶他去?”這一類的話。用“罵”這個字,稍嫌言重。那其實就像一群烏合之眾,只有一兩個發聲,剩下的就像麻雀一樣,在那邊吱吱喳喳的附和“對呀對呀”。只是不管是不是“罵”,她確實因為這件事心情不好。唯一值得慶幸的是,她神經很大條,又生性樂觀,所以沒多久就忘了。

  只是,這件事,我很在意。也因為這件事,讓我想起兩件事,一是以前心理學教的Milgram experiment on obedience to authority figures(米爾格倫實驗:權力服從研究)。實驗內容是招募20~50歲的參與者來協助“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”的實驗,實驗小組並告訴參與者,他們被隨機選為“老師”的角色,並給他們一張答案紙,要他們教導“學生”單字,參與者並不知道“學生”是由實驗人員假扮的。實驗過程是採一對一進行,老師和實驗小組在一個房間,學生則在緊鄰的隔壁房間,彼此看不到對方,只能透過聲音溝通。老師還獲得一具電擊器,當學生答錯時,就對他施於電擊,電壓從45~450伏特,錯的次數越多,就施於越強的電擊。事實上,學生並未受到電擊處罰,只是打開事先錄好的錄音機,播放“嘟嚷聲、大叫聲、唉嚎聲”…等的反應。一開始,米爾格倫和他的同事們預測,大概只有1%的參與者,會跑完全程,並施與最大450伏特的電擊。實驗結果出來,出乎他們意料之外,有65%的人配合到最後。儘管,“學生”在被施與300伏特的電擊,已拒絕作答,參與者在取得實驗人員口頭保證不用承擔責任後,還是持續給予電擊處罰。由此可知,人們對於權威的服從,其實是很有很高的服從意願。實驗中,實驗人員僅是身穿白袍地口頭要求參與者施與電擊,在知道“學生”已極度痛苦的情況下,仍然服從命令照做。這已經到了類似盲從的地步。大人們如此,小孩更是嚴重。

  回到那堂體育課,如果當時體育老師說“不用帶他去擦藥”,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服從,而不是去質疑老師的決定的正確性。甚至要是當時那位同學不只是膝蓋破皮,而是血流如柱,血流不止,大量出血有休克危險,只要老師說,“等班長回來再叫班長帶他去”。大家應該還是選擇等待,即使很明顯地,那位同學已命在旦夕沒辦法等那麼久。

  另一件事,就是回到一開頭所說的,是不是應該要教她自私一點?雖然說,從小老師也都是教我們“熱心助人”、“助人為快樂之本”、“施比受更有福”…等,但長大後發現,這些標語有點類似廣告術語,跟現實社會運行的方式是背道而馳。雖說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,但只要人人都把門前雪掃好,根本就不會有瓦上霜來發生。所以,還是先把自己顧好吧。

arrow
arrow

    Peter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