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pts.org.tw/onchildrenpts/)
在公司不忙,大家開始上網瞎拼、看直播+1時,一定會遇到這樣子狀況:"咦,這個東西好實用哦,你也順便幫我買一個,我錢先給你"或"我訂了XXX,最近這幾天會貨到付款,錢先給你,我不在的話,你再幫我付。"
試問,你拿到這筆錢你會怎麼做?
A:放在辦公桌上,就算自己不在,仍由別的同事可以拿取。
B:鎖在抽屜裏,鑰匙另外放在其他人知道的位置。
C:收進皮包,隨身帶著,隨時可付。
下次有機會,可以試著做這個實驗,你會發現,在A的情況下,自己對於這筆支出的得失心態,較無明顯感受。但是在C.隨身帶著、隨時可付的狀況下時,當錢確實從錢包支付出去後,你會有些許莫名的失落感,皮包也有空虛感,即使事先就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錢,但是還是無法抑制這種感覺的產生。尤其金額越大、持有時間越久時,這些感覺亦會變得更加強烈。
在營業稅的觀念裏,賣方其實沒有繳到稅。怎麼說?因為賣方在訂價時,已經把5%的營業稅包含在價格裏面,當買方付清款項時,同時也支付了5%稅金。就算訂價5%是未稅,但是客人要求開發票時,賣方仍會事先聲明,5%是外加,所以還是等於是買方付稅金。
想像你今天開文具行,有一枝筆訂價100元(含稅),某學生上門買這枝筆,一定是100元付清後,筆才能帶走。這100元裏面已經有包含應該要繳的5%稅金,也就是5元。這5元的稅金,其實是幫國稅局代收代付,店家可是從來沒有繳到稅。
那如果賣方只是單純的代收代付營業稅,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老闆排斥?有三種狀況,第一,錢都花完了。就像上述這100元的筆一樣,5元是稅金要繳給政府,但是老闆會因為其它因素,例如叫貨、付薪水、店面裝潢、個人臨時急用,把這個錢花掉了。第二、對營業稅法的不了解。營業稅是繳5%沒錯,也是發票銷售額的5%沒錯,但是這5%都是跟買方收的。大部份的老闆都誤以為,要自已另外拿5%出來繳稅。同樣以上述這枝100元的筆來說,就會有老闆認為,是他拿了5元出來繳稅,他其實只有賺95元,所以他的利潤被國稅局給瓜分掉了。如果有種想法的話,不妨用加上去的方式來制定售價。例如,老闆其實想要實賺100元的話,加上去 100 * 1.05 = 105←你的定價。這枝筆上面的定價就是105,價格標籤就是要貼105,這樣就能達到你要的實際收入。第三,就是心理因素了,回到一開頭的代收代付的狀況,就算我們明知這5%的營業稅是買方支付的,但是錢還是進了公司帳戶,我們小心翼翼的照顧它,不讓它被盜領盜用;進貨叫料時,也都注意不要花超過;甚至是做生意賺錢了,又有錢進來後,這樣子連續的進出提存,其實已經很難去分辨,哪些是公司的自有資金,哪些是代收的稅金。再加上,就算只是代收,我們還是要花時間去保管,用精力跟客人催收帳款。然而,也是因為有這樣子的付出,才會讓我們越來越認為,跟客人收的每一分錢,都是我們的錢。所以如果你也面臨了這樣子的繳稅恐懼症,可以試著把要繳的稅金都提存到另一個帳戶,並常常結帳,試算自己的應納稅額,讓自己心理有個底,也才不會花過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