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說了求才廣告,這一篇我想接下去談談,收到求職者的履歷後,接下來該怎麼做。
當然就是通知面試,但是如同上一篇說到的,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人才,其實在面試前,就有很多功課要做,像是把求才文案寫好、工作交待清楚或必要條件註明。通知面試後,可以細心一點,留意一下對方的回覆速度,就我這幾年的經驗來看,不論是提供職缺的老闆、還是找工作的員工,對於安排面試都是一樣的反應:愈是覺得對方不錯,就愈想和對方聯絡上。
很多管理叢書都教新手老闆、經營管理者在面試時,要提出問題,例如:一、介紹你自己?二、對我們公司的瞭解?三、為什麼想爭取這份工作?這些問題,在一些較具規模和一定知名度的大企業上比較合適,至於一般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,就不那麼實用。比如說,問題二、對我們公司的瞭解?如果你是一家剛成立的公司,沒有任何廣告、網站和歷史,提出這個問題,只會得到黑人問號和傻眼貓咪。畢竟,你們還在草創初期,一切都還成形中,這個問題不要說應徵者答不出來,連面試官都會答的支支吾吾。又或者問題三、為什麼想爭取這份工作?說穿了,就是薪資還可以、福利也過的去、距離又不會太遙遠,所以就來試試看。我一直很懷疑,會提出這個問題的人,到底想聽到什麼樣的答案?難不成,當一個能力很好,但是很缺錢的人,坦白的告訴你,"哦,我需要這份薪資,才能養的起我們家",你就不會錄用他?應該不是這樣的。不過,我倒是遇過一個特別的求職者,他自問自答,他告訴我他為什麼會一直想來我們公司,是因為我是他的偶象,他很想跟我在同一個環境工作。哈哈。所以有些問題並不能照本宣科的來提問,還要修改一下,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人才。
那麼面試時,到底該問些什麼?首先當然是要問出求職者的專業技能程度。我是這樣子看,你會開職缺出來,表示你無法也沒時間做這份工作,所以你把這部份的工作切出來,因此你也就希望有人可以把這一部份的工作做好。至於工作的內容,在徵才廣告中已有說明,面試時,你們雙方要確定的,應該就是你對於工作細節深度的要求,和他所能提供的程度。例如,面試快遞人員,你就會需要問他,以為在哪邊做過,到過什麼地方、最遠送到哪裏,騎車還是開車;又者面試車銑師傅,當然就要知道他操作過哪幾款的機台、做出過什麼樣的模具;還是行銷人員,那就要知道,他賣過哪些產品、怎麼賣、業績如何;甚至是會計,那就要知道,他懂哪些稅法、負責過什麼樣的客戶、會不會申報;還是他只是單純的行政會計,負責催收帳款、登打資料、幫跑銀行。不論是什麼產業的什麼工作,一定有一個核心技能是工作上所需的,面試時,就是要試著去瞭解,對方的程度到哪一個級距,套用到目前的職缺上,是否符合核心技能的要求。
第二個要問的應該就是"為什麼會從上一份工作離職?"可以從對方的履歷表中,挑一、二家任職期間最久,但是後來還是離職的公司來了解。當然,對方回答會是一些很冠冕堂皇,都是別人的錯或環境的因素。你可能會聽到類似老闆跑路、公司倒閉、薪資結構改變、獎金取消、搬家、生病、結婚、生小孩…等的原因,但是不論是什麼樣原因,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知道,這名求職者對於不離職的底限在哪邊?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他離職?你們公司是否有同樣的問題?或者你是否有能力不讓再以同樣的原因離職?又者他不會再因為同樣的原因離職?例如,他要是因為獎金取消,那你就要注意,想留住他,就不可以隨便改變已經訂定好的獎金制度;還是說,如果她是因為生小孩而離職,那你就要確定,她是不是還有打算生第二個、第三個。畢竟千軍易得、一將難求,培養一個好的人才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,你也不會希望人員每天來來去去,而你每天就不斷地重覆這些流程,公司整體運作空轉,所以穩定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。
另外還有一些問題,可以問問看,來確定求職者的穩定性。例如,目前住在哪?租的還是買的?自己住還是和家人同住?未來有沒有搬遷打算?上下班的往返車程時間?距離,這個先天因素,日後是很少有機會及能力去改變的。出太陽的時候,就算要騎車上下班都沒問題,但是當遇到寒流來襲、下著大雨的天氣時,不要說出門,連離開被窩都有困難。像這種問題,都有助於了解該名求職者的穩定性。
關於面試,重點在於求職者提供的專業技能是否符合該職缺需求,以及該名求職者的穩定性。我習慣籍由面試來了解,到底這個人合不合適,合適的話,又可以做多久。畢竟長期健康的勞資關係,才是公司穩定經營的不二法門。其它一些像書上寫的、雜誌上教的,面試要問的問題"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、怎麼描述前老闆、如果你中樂透、如果你發現同事違反公司規定?"…等,應該都是大公司、大企業在用的,不一定每一個準創業家或新手老闆都適用,面試提問前,還是要依自己所需加以修改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