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的一生過程中,一定會遇到形形色色、各式各樣的人。求學時會認識同學、當兵時會認識同梯、出社會後會認識同事,這麼多人裏面,有哪些是還有保持聯絡、哪些卻已失聯、哪些是早就叫不出名字,甚至連長相都忘了的。那些其實都不重要,你認識誰、見過誰,跟誰一起吃過飯、搭過肩、握過手、照過相,這些完全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"你是誰?"

  然而早期,在科技、資訊不發達的年代,人脈確實佔了很重要的成份。就像古時候,要進宮服侍皇上皇后,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雀屏中選的。但如果在內務府有認識人,勝出的機率自然就大多了。杜甫在他的詩中也說了:『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』,連月戰火,綿延不色,一封從家鄉,透過層層人際關係,輾轉而到自己手上的書信,足矣抵上萬兩黃金。可見當時人脈關係的重要性。只是現在時空背景不同,手機的發明、網路的興起、即時通訊的崛起,它帶來的即時性、方便性,顛覆了傳統的溝通方式和訊息傳播模式。在今天,士兵可以用email或手機報平安,求職求才可以透過介紹所或媒合網,早期的人脈價值,在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下,也跟著貶值。

  打開你的名片盒,應該有80%是沒有在聯絡的,但你還是一廂情願的留著對方的名片,期待哪天需要幫忙時,自己一通電話過去,對方會兩肋插刀的回應。只是我們的社會很現實,也很完美,完美地遵循"等價交換"這個原則。許多人還是留著從某次餐會上、酒會中或典禮裏,得來不易的名片,深深地相信"人脈=錢脈",並把人脈寬度被簡化成名片的數量,而且還是越多越好。"人脈=錢脈",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,要求證"人脈=錢脈"的前提是,人脈網絡的力量,只有在形成一個網路後,才會大大提升。就像傳真機一樣,第一台傳真機發明問市時,是沒什麼作用的。第二台上路後,兩台傳真機之間,可以開始互相傳送文件。隨著傳真機的普及,越來越多台傳真機加入傳真網路,傳真的力量和價值也大大的提升。手機、臉書,也都是一樣的道理,所以賈伯斯、祖克柏,這些創業家們才會花大錢,改善軟硬體,只為擴大使用的網路規模。回過頭來看,你的人脈網絡,也只有在形成一個網路時,才有其功用,但首先你要知道,你要為了這個網路付出多少時間和金錢呢?

  我個人是憨直的認為,不用刻意去認識誰,也不用努力的去收集名片或開發臉書好友等。而是要反過來,讓別人想認識你,想利用你,所以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,不論是金錢面、能力面、還是專業面。當你的價值越高,就越多人想認識你、想跟你打好關係。當你的銀行帳戶有好幾個億可以動用時,理專、投顧、銀行,就會想來拜訪你;當你是KOL、媒體寵兒時,廠商就會想找拍廣告;當你在運動賽事大放異彩時,運動品牌的代言自然就會上門。所以不要攀關係、不要套交情,努力地好好充實自己,才是發展人脈最札實的馬步。

arrow
arrow

    Peter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