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求職網,看到只是要計時人員,幾乎都是時薪150。政府部門沒有規定時薪的上限,只有要求最低下限,但是不論是新手、老手、畢業生、二度就業、試用期或在職一年,通常都是領固定時薪150。

  古典經濟學家相信,透過「看不見的手」,經濟體若不是處於均衡狀態,就是朝均衡方向調整。薪資的波動,只是在調節勞動市場來達成均衡。所以時薪150若是市場的均衡價格,那麼老闆們就必需出這個價錢。除非他急需用人。

  有些人會反駁說,就是因為有這些慣老闆,他們付我時薪150,所以我才會只做剛好時薪150的工作,如果付我時薪200或雙倍,我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成績。這剛好符合近年心理學家主張的,這種預期之外的獎金,會讓員工更加感激,因而拼命賣力工作。

  最近的一份研究,由經濟心理學家李斯特和倪吉證明了這點:他們雇用了一群人做些簡易的資料輸入,但在支付薪資時,針對部份受雇者,跟他們說他們表現的很好,所以付給他們預期之外的高薪。如同該研究所預測的,收到高薪的受雇者,確實心懷感激的拼命工作。但是李斯特和倪吉同時也發現,這種感恩的心為時不久,事實上,也只有撐到當天中午而已。之後受雇者對於額外的高薪會漸感麻痹,無法再像第一次發給高薪時,產生那麼大的效用。有些領高薪的受雇者,甚至開始覺得那是他應得的,對於沒有再繼續領到高薪,顯現出不安與憤怒的情緒。

  所以對於表現好、好配合、常加班的員工,與其把他加薪至180、200或更高,不如多請一個來分配他的工作量。畢竟多一個競爭者一起工作,是可以使他們表現的更有活力。而在風險管理上,公司在工作量的分配上也較有彈性,不會有完全依賴特定一名員工的冏境產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eter Feng 的頭像
    Peter Feng

    記帳記錄決策行為

    Peter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