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跟一個朋友喝咖啡。席間,他一直追問我,現在流行什麼、開什麼店最夯、賣什麼東西最好、怎麼賺錢最快,還是有什麼投資標的是既穩定又可回本的,介紹給他。

   

  倒也不是第一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,有的時候去客戶那邊,他們也都會關心目前市場趨勢。

早期有人問,我會很認真回答,從宅經濟的物流業、少子化的寵物業、夏天必賣的飲料店、冬天最愛的餐館業,一項一項逐一分析。幾次下來後,我發現多數人只是問問而已,求個心安,想要證明自己並沒有放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,有努力在收集情報做功課,只是生不逢時,時不我與,現在整個台灣經濟環境那麼差,還是不要亂搞,保守一點的好,因此也就躊躇不前了。

   

  所以後來我都會笑著回答,要一夕致富,如果是靠勞力,那就搶銀行;如果是靠商品,那就賣毒品。保證大賺。

   

  我認為,這個市場就是這樣,沒有什麼快速致富、一夕成名的捷徑,那些新聞媒體的誇大報導還是週刊雜誌的精彩故事,都是被刻意塑造出來的。畢竟這樣子呈現出來的故事,震撼力強、吸睛度高、精彩度破表,讀者才會願意掏錢包出來買。要是封面選的是一篇很無趣的報導,這樣子不僅無法引起讀者的共嗚、也不能帶給人想翻轉的希望,更不用說要用新台幣把它下架了。但是別誤解,我並不是說那些是假的,我的意思是說,那些是依據事實再加上一些催化劑,搭配文字效果,刪除一些片段,最後給大家看,編輯想讓大家看的

   

  所以,忘掉那些政商名流的成功故事、拋開封面人物的重口味標題。那些說因為我做到了哪一點、改了商品的這一點,而一夜致富的,其它有99點是你不知道的。俗話說,殺頭生意有人做,賠錢生意沒人理。市場跟賭場一樣,風險越大,回報越大。你想要賺多少,就看你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。如果想要高報酬、低風險,那就乾脆去買樂透。

   

  跟那位友人一樣,很多人會說自己很想投資和創業,但背後的意思其實是對現狀感到焦慮。會感到無力焦慮是一回事,但是想透過創業投資來改變現況常常就是搞錯手段了,因為創業投資不表示根本的問題解決了,只專注於創業投資這手段,反而很容易原來的問題沒解決,又衍生出其它煩惱,並讓自己身陷枷鎖、動彈不得。

  想創業,這很好。但應該先找到那個你覺得你的壓力來源、最大困擾。只要這能排除,那無論自行創業或是揪眾合資,其實就都不是問題了。但反過來把創業投資當成改善現況的目標,常常就是悲劇的開始。

   

  只是啊,不論是好是壞,不管是你是我,現在的一切,是過去一連串決定的結果。你怨嘆自己四十歲了,還是個小職員。那麼從你的現況往回推,當初是誰應徵這份工作的?是你。當初是誰的學歷只能做這個產業的?是你。當初是誰不喜歡讀書,讓學歷停在這個階段的?是你。所以不用怪別人,一切都是自己選的。

   

  你也不只一次地透露出想離開公司自行創業或出錢投資別人的事業。行為經濟學家說,人顯然有「維持現狀偏誤」,會願意下重本以維持現狀,成為阻礙改變的力量,因為對人而言,現在的生活型態即使有點不方便或不順心,但相對來說,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、比較輕鬆。如果繼續保持「現況」,該怎麼應付眼前發生的事,結果又會導致什麼狀況,這些大概都可以靠過去經驗推測出來。就算偶爾有點小狀況,也都在意料之中,可以輕鬆處理。但是,要是選擇了全新的生活型態,離職去創業、投資別人當股東,既不知這個全新的選擇會遇到什麼狀況,也不知怎麼對付眼前發生的事。未來變得難以預料、生活充滿不安,搞不好會覺得接下的日子更痛苦、更不幸。也就是說,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,但保持「現況」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。

   

  所以啊,搞清楚目標,並找出藏在背後的真正原因,人才容易真的解決根本問題。

arrow
arrow

    Peter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