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業那麼多年下來,難免會被問到,怎麼記帳?首先我得說,公司帳和個人帳,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。記公司帳的話,除了基本的會計概念外,還要再搭配合適的軟體,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。那麼關於個人記帳,在開始記帳前,你需要知道,你想要從你的個人帳上得到什麼?看出什麼?有些人想要知道自己的錢花到哪去;有些人想要知道一個月的總支出大約多少;有些人甚至是把記帳當成日記一樣在寫。這些都是記帳可達成的目的。但如果說,想透過記帳增加收入,還是因為記帳不再當月光族,這個效果就有限,甚至無法達成預期的效果。所以先確定記帳的目的,才知道需不需要記帳。我自己的個人帳的話,說來慚愧,我已經放棄個人記帳好幾年囉…。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因素:
一、曠日廢時
大家都知道,記帳和運動一樣,需要耐心與毅力,並持之以恆,效果才能顯現出來。但是記帳不像運動,運動的話,今天下午去操場跑一跑、流一流汗,晚上就會比較好睡,隔天也會覺得身體比較輕盈、思緒比較清淅,這些徵狀,自己可以馬上感覺得出來。記帳只是一種過程,不是一種結果;要透過這個過程,達到我們要的結果,還要過帳,出報表,才能看的出來記帳的成果。當然,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軟體或APP可供下載使用,並且強調簡單、好用、易上手。我自己也下載過幾套來試用,但不管是用哪一套、哪一款,都還是還面臨一個最根本的問題:時間與人力的需求。我還是得要自己去做分類與輸入。這兩項工作還是要靠人力一張一張單據逐筆篩選,然後再登打入帳。而且,有些時候,買的東西,是連張收據都沒有的,登帳時,完全要靠自己的記憶。而我又不是一個記性好的人,所以常常會忘了到底錢拿去買什麼。為了改善這個問題,後來索性,在花錢的當下,直接用手機記錄下來。這樣子一來是減少漏登打或忘記買什麼的可能性,但是變成常常要拿手機出來記錄。如果是在用餐,那倒還簡單,等餐的過程中,可以順便做記錄。但如果是逛夜市、年貨大街,走到哪、買到哪,那就有點麻煩,就不可能隨時記錄買什麼了,而且也破壞了逛街的興緻。
二、差異性不大
我一直很偏執地認為,每個人每個月的支出,應該都相差不遠。每個月的支出,應該都滿固定的,不外乎租金、餐費、治裝費、交通話、電話費…等,收入也是一樣,就是固定的薪水。跟公司的帳比起來,變化其實不大;個人不像公司,需要營運成本、人事支出、行銷費用…等。所以,除非收入能增加,不然支出類金的額其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。早期,我自己為自己記帳時,記了幾個月後,發現這幾個月的支出,都大同小異,金額也相差不大。所以除非習慣或環境改變,不然在規律的生活下,我的個人支出也是很有規律的。
三、與其留戀過去,不如放眼未來
在剛開始記帳的前幾個月,第一次的月收支表出來時,我還滿興奮的、滿有成就感的。只是這份感動並沒有維持太久,甚至不到一分鐘。我當時看著總表,心理想著:嗯…然後呢?
錢畢竟也已經花出去了,知道花去哪兒,似乎也沒什麼太大幫助。有些人會說,藉由記帳,讓自己的財務透明,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,才不會衝動購物,也才有可能存錢。只是這個方式對我比較不適用,我記帳一段時間後,唯一的好處就是知道每個月在食衣住行育樂上面花了多少錢。至於衝動購物、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的幫助則不大,更別說要存錢了。
老實說,我很少回過頭去想以前的事,所以自己的收支表,我也不是很在意。我覺得,與其在那邊想辦法省那五塊、存這十塊,不如想想怎麼讓收入增加100元、1000元。我的個性比較衝,總覺得與其節流,不如開源,就像格鬥漫畫常常說的,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。
四、最好的記帳方式,就是不要記帳
我曾經有一段時間,採完全現金支付,儘量讓每一筆消費,都用現金的方式完成交易。透過這種方式,我不用記帳也可以知道支出多少,剩下多少。現在有更聰明的方式,就是盡量選擇電子發票的店家,把手機、悠遊卡、信用卡都登記為你的載具,這樣子一來,只要交易完成,資料也進到你的手機APP了。在交易完成的當下,帳也記好了,是我目前覺得最適合我的記帳方式。這種簡單的記帳方式,可以大約知道每兩個月的支出是多少,但是還是有幾個缺點,像不能分類、不能跑報表等。
關於記帳,首先就是要確定,想要從帳務上看出什麼?想要知道的越多,帳就要記的越細,帳做的越細,要投入的時間與精力,也就跟著大了起來。所以對很多人來說,記帳是一個C/P值很低的行為。但是,記帳仍有它一定的好處在,可以讓人知道收支的變化及差異。所以要是對於個人帳務的要求,沒有太嚴苛的話,可以試著採用發票載具+APP的方式,以這樣子最簡單的方式,消費=記帳的模式,來完成記帳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