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五月疫情變得更加嚴峻,政府宣布三級警戒以來,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。尤其是餐飲業、旅遊業和飯店業者。大家的生意都一落千丈,甚至被迫關門歇業。員工因此也開始跟著被減班、裁員或放無薪假。為了因應這非預期的收入驟降衝擊,政府提出了各種紓困方案,從公司行號、正職勞工到計時人員,都有補貼。
日前,在網路上看到了一則新聞,一位打工妹妹,申請部份工時一萬元紓困補助,結果資格不符,被退件了。退件的原因是,請領資格是,4月30日依然在公司投保的員工,才符合,可是她的公司4月29日就把她退保,所以她無法領取紓困金。可是,她明明還在職呀,怎麼公司會把她退保? 原來,她是計時人員,上的班是排班制,而公司也就依照排定的班表,幫她做加退保的動作。簡單來說,就是有排班的日子,就加保,沒排班,就退保。所以她一個月排10~15天的班,也只能這10~15天,公司會幫她加保,其它時間,則沒有保。那這位打工妹妹,她四月份的班是上到4月29日,五月份的班,從5月4日開始。公司也就把她在4月29日那天做了退保,並在5月4日,再加保回來。
對於他們的公司,為何採取這種當班沖銷的加退保方式,我是滿不能認同的。
首先,要考慮到時間成本。雖然說,勞健保線上加退保的過程簡單,整個加退保流程,約3分鐘內可完成。但是要每星期一直重覆加保、退保,就很煩人。而且,在做加退保之前,還要先核對是否跟出勤的班別一致,排定的班別是否正確。要是員工人數多,又包含正職人員的話,那光是核對出勤表,就是一項耗時耗力的苦差事。弄到最後,應該連自己都忘了,員工目前是加保中還是已退保。像這種花了大把時間,卻不能直接或間接幫公司帶來效益的事,都要盡可能的避免。
再者,就是人事成本。事情,不論大事、小事、瑣事、雜事,它就是一件事,而這每一件事,它都不會主動去完成,一定是有"人"去執行。不管是拜訪客戶、回覆email、訂購文具、收掛號信還是擦公司大門,不管大小事,這些一一都是派人去做的。沒有人做,它就是放在那邊。勞健保的線上加退保也是一樣的情況,不管它的系統再怎麼好用、操作上再怎麼便利,它就是一份"工"。"工"產生了,當然就是要派人去完成它,才能完工。所以不要因為它是簡單的小事,不用花太多時間,就一直重覆的去做。而是應該要讓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,才能真正的省下人事成本。
還有,這間公司會這樣子操作,同一月份裏,幫員工連續加退保,最主要的目的,應該還是為了錢,為了省勞健保費。但其實仔細算一算,省下的很少,付出的很多。計時人員通常都是保最低級距,保15天和保足月30天,差額約1500。以這間公司,現有的操作手法,每位員工每月可省下約1500的保費。可是換個方向想,為了省這1500,公司要指派人員處理、多花時間核算,這樣真的有比較省嗎? 我可不這麼認為。
最後,公司所有的行政事務,都應該被規律化。一旦不能照原有的規律運轉的時候,那就是個警訊,就要特別的注意,甚至要不讓它發生或避免它發生。舉例來說,便利商店的上班時間,是0-24小時,全年無休。這是它的運行規律。如果今天某家店,不小心有確診者足跡,必須緊急休店一天消毒,那"休店一天"就是個緊訊,店家應該要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。加班也是一樣,原本都是很有規律地朝八晚五的上下班,某天同事突然開始加班,留到很晚,那麼"加班"就是個警訊,那老闆就應該去關心了解一下,加班的原因。回到一開始的"計時人員同一月份連續加退保",因為本身這位打工妹妹,能上的班別和時間長度,就很不固定,所以她的班,就沒辦法有一個固定的週期運轉。那如果想要讓公司有規律地運轉,可以從找個正職或可固定時數的兼職這方面開始著手。
#可搭配線上語音課程【16.關於勞保、健保、退休金】
#可搭配線上語音課程【19.員工的勞保迷思】
#線上語音課程傳送點:http://bit.ly/2QesKpz
留言列表